皮革行业的废水治理一直受到关注:高浓度有机废水、含铬等重金属废水等处理难度大,造成皮革行业污染重的印象。本期报道作为行业废水处理系列报道的一篇,选择了面临多重治污压力的皮革行业,探讨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废水处理思路、技术路线,提高皮革行业治污的效率和水平,改变人们对皮革行业重污染的传统印象。
提起皮革行业,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“臭皮匠”和在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中被关停的污染企业。是什么让皮革行业给人们留下了这种印象?由于皮革行业加工的原料皮中蛋白质含量高,形成高浓度有机废水,异味大;加之染色工艺后,产生的废水色度较高,处理工艺复杂、达标排放难度大;曾经的小皮革作坊违规排放更是加重了行业污染重的印象。
传统印象没有转变,近日,国务院批复的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“十二五”规划》中又把皮革及其制品业列入五大重点控制行业,对行业提出含铬废水妥善处理的要求。
近年来,皮革行业加大了整治力度。据皮革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皮革行业已经关停了相当数量的小企业,剩下的大企业的治理设施完备,其废水处理基本可以达标。但从行业整体看,废水治理工程稳定达标运行还存在一些困难。到底皮革行业废水中含有哪些复杂的成分,治理的情况如何,面临的困难是什么?近日,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。
“谈铬色变”是对行业的误解
铬鞣废液要求单独处理,已有规范的处理方法
皮革废水与其他工业行业废水处理存在的一个共同难题是成分复杂,皮革行业不仅要处理废水中的铬,还要处理氨氮、总氮、氯离子、COD等。在对重金属污染的担忧之下,很多人“谈铬色变”,至关注含铬废水的处理,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皮革废水中至难处理的是铬。
由于在皮革的鞣制过程中需要使用铬鞣剂,皮革行业被纳入重金属污染五大重点控制行业,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对皮革行业的至大误解。那么,含铬废水是否真的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难处理?
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光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,制革鞣制工艺中使用的是三价铬,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水即铬鞣废液已经可以有效处理,而且有十分规范的处理方法。
陈占光说,三价铬与六价铬存在着本质区别,六价铬有毒,具有强氧化性,不稳定;三价铬无毒、稳定。
尽管三价铬性能稳定,但还是存在转化为六价铬的可能。因此,上世纪90年代末,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(GB8978-1996)》中规定,对制革行业铬鞣废液要进行单独处理。
事实也是如此。铬鞣废液经单独收集,加碱形成氢氧化铬沉淀,经过压滤后成为铬饼。我国对铬饼的处置相对严格,国外的一些企业可以单独填埋铬饼,而我国要求铬饼作为危险废物,送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置。目前,皮革行业产生的铬污泥经压滤、单独处理后,回收率可达99%以上。
铬是我国的资源,因此,制革行业引入了清洁生产理念,开始循环利用铬鞣废液。铬鞣废液可以经过沉淀、气浮等方法处理后再回用到鞣制环节,形成闭路循环。同时,铬饼也可以循环利用,即把铬饼酸化溶解,转变还原成铬鞣剂再使用。目前通过这两种方法回用铬资源的企业已经占到行业企业的15%左右,其中大企业居多。
随着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大和企业环境意识的提升,制革企业现已建有完善的铬鞣废液处理系统,未来,所有制革企业还将建立铬单独处理系统。
扫描二维码